• 新闻发布
  •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发布>>学校要闻>>正文
    • 学校要闻
      【热议】把殷殷重托转化为奋进力量(一)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27日 19:53  点击量:

        编者按: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到辽宁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辽宁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指明了前进方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引发全校师生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备受鼓舞、倍增干劲,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重托和殷切期望,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团结奋斗,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放开手脚创新创造,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力量。


        校党委书记 赵作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不仅为辽宁振兴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指明了战略方向,而且给予我们以强大的思想指引和精神鼓舞。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要求我们务必系统学习、贯通学习,在整体性学习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其丰富内涵、深邃思想,更加深刻地领悟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继而更加有力地贯彻落实,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

        校党委将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作用,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东北全面振兴,归根到底靠改革开放”“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主动顺应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正确认识和把握大连大学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从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强化科研产出、构建精品文化、提升治理效能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对学校各项事业谋篇布局、改革创新。我们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大连“两先区”建设中展现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校长 孟长功

        习近平总书记将2025年首次地方考察选在辽宁并作重要讲话,充分彰显了对辽宁的关怀之情、谋划之远、期望之重,为辽宁振兴发展取得新突破明确方向、指明路径,我们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也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大连大学要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坚定发展自信,持续深化学科内涵建设,促进多学科到跨学科、超学科的学科交叉发展范式转换,进一步凝聚学科建设合力,牵引“四新”专业建设及“四有”师资和人才培养,以点带面形成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学科生态,促进学校核心竞争力有力提升。坚定教育自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强化机制体制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不断拓展和丰富人才培养的路径和举措,促进人才竞争力全面提升。坚定创新自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瞄准科研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立足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加强有组织科研,深耕校地政企协同合作,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速集聚创新要素,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决胜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持续发出连大声音、展现连大作为、贡献连大力量!

        科研处处长 冯宝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辽宁看望干部群众并考察调研,体现了对辽宁的高度重视,全省干部群众倍受鼓舞,工作热情高涨。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中指出辽宁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为我省科技创新指明了目标和方向,高校院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产业转型升级贡献科技力量。

        我校始终坚持“地方大学服务地方,城市大学服务城市”的办学理念,以服务辽宁省和大连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己任。下一步将继续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低空经济、脑机接口、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海洋中医药等领域凝炼优势特色科研方向,与辽宁省和大连市地方政府、企业开展交流合作,加强实质性产学研合作,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辽宁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大连市高质量挺进“万亿GDP城市”贡献连大智慧和力量。

        教务处处长 丁元明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辽宁深入基层一线考察,为基层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深切关怀和美好祝福。身为本科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两会两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回答好“教育强国、连大何为”的时代命题。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五育并举。深化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发挥五育并举育人功能。二是持续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紧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和优化设置专业,改造升级传统专业,打造优势特色专业。三是推进课程与教材建设,丰富教学资源。将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四是深化教学改革,产学研协同育人。推进辅修专业和微专业建设,深化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牵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校地合作,持续培养与产业契合度高的人才。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 李慎敏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辽宁,深入农村、市场、社区、企业,带来党中央的关怀与新春祝福,也为辽宁发展指明方向。总书记的讲话,令我深感振奋,也引发诸多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制造业发展的关注,让我意识到环化学院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方面责任重大。我们学院应紧密围绕总书记提出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合作,在氢能源制造与应用、光催化技术、硼化学合成与应用等优势方向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助力辽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学院发展的重要指引。我们要以开放的态度,积极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和人工智能技术,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力量。在新的一年,环化学院师生将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积极作为,为地方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医学院党总支书记 马速

        出常山而雄岁月,腾大泽以壮神州。春节前夕,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的为民情怀和对激发辽宁人民改革创新、振兴发展的激情斗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的殷切嘱托。

        岁月添新,春满山河。新的一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作为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在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和绘就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认真学习把握党的创新理论学习重点,在深化转化上下功夫,在锻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上下功夫,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和文化传承发展上下功夫,扎实开展工作,让党建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引擎,用“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汇聚发展合力,共赴美好未来。

        历史学院教师 李文明

        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宁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对灾区群众的暖心问候,跟商场顾客的亲切互动、与小区居民的愉快交谈,对基层社区的殷勤嘱托,无不体现着总书记对民生的关注,对百姓安危冷暖的重视。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逢新春,习近平总书记总是走到人民群众中间,体察民情,关心民生,并在多个重要场合阐述个人、家庭和国家、民族同频共振的家国情怀,反复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作为一名历史专业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契合点,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用璀璨的传统文化发出更响亮的中国声音,通过文化更好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软件工程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 李东洋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辽宁,访农家、探市场、看社区、进厂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给大家送上了党中央的关怀和祝福。习近平总书记的对基层群众的嘘寒问暖、对东北全面振兴发展的厚望,让人们满心温暖,欢欣鼓舞。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再次深深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那厚重的人民情怀。

        东北全面振兴正当时。作为一名党员,一名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积极拥抱新时代,学习新知识,争做新青年;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契机,练就高强本领,以实际行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年一代的智慧与力量。


        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

        踔厉奋发 真抓实干

        @DLUers

        要从勉励和肯定中激发斗志

        把关怀关爱转化为奋进动力

        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

        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