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下午,学校在行政楼229会议室召开了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初科技工作会议。全校各学院(部)、科研机构、附属医院的科研管理工作负责人、科研秘书和科技处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柏丹副校长出席会议并作了工作部署。
会议首先总结了2016年1-8月份学校科研总体进展情况。截止8月底,全校已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7项、社科基金项目6项、艺术基金项目2项。科研经费达到1120余万元。申请发明专利114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7件。上述各项指标较去年同期有明显提升。同时对各单位科研数据进行了对比。包括对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科研经费、各类科研奖项、发明专利和学术活动等具体指标。其中,生命学院、人文学部、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单位的科研指标推进较好。
会议对2017年度国家级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奖励的申报进行了动员和部署。下发了《2017年度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和国防项目申报实施方案》和《2017年度科技成果奖励申报组织工作方案》。明确了学校对2017年度国家级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奖励的培育和预评审工作,建立学院、学校两级评审制度,明确申报工作的时间节点,确保申报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会议还传达了国家最新相关科技政策,计划在网络通信、生物医药、新材料、化工环保等领域继续推进与金普新区的科技战略合作,鼓励和支持召开国际学术会议、邀请校外专家来校开展高水平学术讲座,密切跟踪国防科研项目申报指南发布,加强国防科研生产资质体系内涵建设,支持、鼓励更多项目组进入学校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等。
为更好地推进我校国家级项目和科技成果奖励申报工作,分享相关工作经验,会议还邀请了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冯宝民副院长、文学院杨丽娟副院长和附属中山医院科研部杨玉龙主任分别对国家自然基金申报管理工作、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管理工作经验和科技成果培育和奖励申报工作等进行了经验交流。冯宝民副院长特别强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培育中,发挥科研团队合作和领导带头示范作用,以及培育青年项目,发挥青年教师的优势。杨丽娟副院长认为应充分挖掘各种科研潜力,全员做科研,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强调积极邀请学科领域知名专家来校指导和文科科研团队的重要性。杨玉龙主任主要从专科化、科研团队合作、学科领域交叉、青年科研力量培养等方面对科技成果的培育和奖励申报做了经验分享。
最后,柏丹副校长作了工作总结与部署。他首先代表学校对全校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特别是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人文学部、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附属中山医院等好的做法表示肯定。在讲话中,他重点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上半年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面对竞争愈加激烈的外部环境,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基本完成了上半年科研任务指标。2016年,学校无论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包括艺术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和面上项目),还是省科技成果奖励(进入答辩环节的数量)都创造了我校历史最好成绩。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和面上)数量都位列辽宁省全部高校(含部属于985、211高校)的前10%。学校高水平科研项目和科技奖励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这些成果的学科分布和院系分布还十分不均衡。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我校涵盖了7大可申报的学科门类,25个(含2个单列学科)评审学科,但获批项目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科存在空白,获批项目的主持人集中在少数学院或科研机构,还有相当大的科研潜力没有充分挖掘。二是关于下半年的工作计划。科研成绩的取得是全校平时一点一滴踏实工作取得的必然结果,“空谈误国,实干兴邦”,2017年度全校科技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首先要务必确保国家三大科技奖励工作的落实,必须从奖励评比政策、重要时间节点、材料要求等方面认真研究,精心培育。其次要确保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艺术基金项目和国防项目)的申报和获批数量。进一步做实“校院两级评审”、“校内-外专家指导相结合”、“集中坐班”、“集中评审”等多项举措。早动手、早策划、早论证,力争学校高水平科研项目立项取得新突破。
会议要求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对教师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广泛宣传各类科技政策,激发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各单位充分挖掘科技资源和科研潜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学校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