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分别于1月19日和20日在沈阳隆重开幕。我校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参政议政,为辽宁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让我们一起来倾听
两会中的“连大声音”
辽宁省人大代表
农工党大连市委监察委员会主任委员
大连大学副校长 李玉光
建言:校企合作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效能
人才是推动我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关注人才引进的同时,也需要加强我省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断深化“校地联盟”“校企合作”,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建立政府、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多方参与的人才长效机制,促进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全方位精准对接,提高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效能。
在重点培养什么样的应用型人才的决策中,应该进一步发挥政府相关部门在本地高校和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事实上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希望积极地向企业需求靠拢,但是不少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参与度仍然“不温不火”。为打破这种局面,应通过加大政策、财税等方面的引导,推动企业主动参与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中,助推高校制定有针对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应统筹协调,制定具体可操作的组合式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在高校内设立研究所、实验室等技术研发中心和创新平台、实训中心等,与高校共同协作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千方百计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高校合作研发,通过共同培养人才的方式,全方位接触优秀青年学子,为企业和学生之间增加深入了解的机会,增加学生留在企业发展的概率。
在留住我省高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在本地发展的策略上,政府应适当增加吸引高校毕业生人才的资金投入,以奖学金及减免学费等方式,采取鼓励优秀学生签订留在本地工作一定年限协议等方式,提前选定留在本地工作的优秀人才,将留住本地培养的优秀人才工作纳入本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真正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辽宁省政协委员
无党派代表人士
大连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 李文涛
建言:构建切实可行的社区安宁疗护模式
开展临终关怀即安宁疗护,是目前快速和持续老龄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社会议题,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有效整合照护资源,构建切实可行的社区安宁疗护模式,让老人能够在其熟悉的环境中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将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一项重要策略。
当前社区安宁疗护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社区安宁疗护的覆盖面尚不能满足需求;社区居家安宁疗护相关的政策不足;社区安宁疗护运行机制不明;安宁疗护专业人才缺乏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一是各级政府加大对社区安宁疗护服务机构的建设与投入,力争逐步使每个社区均覆盖于有效的社区安宁疗护体系中。二是应着力探索社区安宁疗护体系建设方案。以病人和家属需求为基础,发挥社区协调联络功能和机构的保障支持作用,探索病人/家属—社区—机构联动的安宁疗护实施方案。三是培养社区安宁疗护的专业人才。依托市属医学院校的教育资源,提供安宁疗护专业人才的教育和规范化培训,促进安宁疗护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四是将社会力量融入社区安宁疗护体系。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以个人或者专业团体形式整合身体照护、心理抚慰、精神关怀和哀伤辅导的各种专业人才,共同服务社区的临终病人和家属,发展社区安宁疗护。五是发展智慧社区安宁疗护。运用智慧照护的技术手段,将社区机构安宁疗护与居家临终关怀紧密连接,实现安宁疗护的远程信息收集、决策辅助、智慧监控和全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