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发布
  •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发布>>学校要闻>>正文
    • 学校要闻
      【躬耕】夯实内功!落实主体责任,建工学院这样做……
        文章来源:教学质量管理处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2日 10:01  点击量:

        编者按: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激励广大教师躬耕教坛潜心育人,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推动人才培养提质增效,官微特开设《躬耕》专栏,宣传推介教育教学一线的优秀典型和榜样事迹,以资借鉴攻玉。

        今日发布教学典型案例——《夯实内功!落实主体责任,建工学院这样做……》

        夯实内功!

        落实主体责任,建工学院这样做……

        二级学院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主要从事教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合作等工作。按照事权相宜、权责一致的原则,学校授予学院人才培养的管理权限,指导和监督其相对独立地自主运行。学院依据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总目标,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资源建设等,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夯实人才培养实力。学校通过政策引导、资源分配、协调管理和绩效考核等激发学院的内生动力,促进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建筑工程学院,看看学院人才培养中的那些事儿——


        健全组织机构 保障教学工作


        学院落实“以本为本”,通过健全组织机构保障本科教学主体地位和教学工作顺畅开展。学院成立了学术分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师德师风监察分委会、教学指导分委会、教学督导分委员会,分别负责研究解决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重大问题;两名副院长分管本科教学、实践、创新工作;专业负责人、实验室主任、教研室主任分别负责各自领域教学工作;院办公室有两名教务干事处理日常本科教学事务。


        建工学院教学保障工作组织架构


        学院积极推进“四个回归”的实现,明确各层级岗位职责,压实教学责任。先后制定了“学院教职工年度考核方案”“学院教职工聘期考核方案”“学院教学科研团队管理办法”等,分类实施聘期考核,激发教学科研活力。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将领导精力、教师精力、学生精力、资源投入优先集中在本科教育教学领域,营造“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氛围。


        注重队伍建设 满足教学需求


        以老带新助力新人站稳讲台。学院为每位新入职老师一对一配备“青椒导师”,指导新教师完成助课、参与教学活动、准备教学文件、熟悉教学规范、学习教学方法、完成试讲和相关课堂教学准入环节等,帮助他们站上讲台、站稳讲台。引导他们建立新的育人理念,梳理教学目标,优化、重构教学内容,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立足课程教学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2024年,5名新入职的博士一次性、高质量通过学校新入职教师准入考核。


        学院组织“青椒导师”见面会


        多种方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学院定期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举办“名师讲堂”,邀请资深教师交流经验体会;开展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结对共建,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设计融入方式;充分发挥党支部“头雁”引领作用,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改项目申报指导等教研活动;学院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大赛,组织教授、副教授参加教学创新竞赛,以赛促教提高教学水平。

        引育并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近2年,学院培育辽宁省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领军人才1名;引进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江西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安徽省高校拔尖人才和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8名,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规范创新并重 提高育人质量

        学院认真落实教学质量保障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教学规范,强化质量意识,保障教学质量底线;组织开展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打造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促进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学院出台20余项质量保障制度,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实施细则,初步形成校、院两级质量标准、质量要求和管理制度。


        学院修订教学质量保障文件和实施细则


        根据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要求,结合学院实际,扎实开展教学检查的设计及实施。除常态化教学检查外,学院落实同行听评课制度,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以提升学习效果为出发点组织教学方法改革。及时汇总、分析检查结果,对发现的问题及成因进行深入剖析,并予以反馈,形成了院内检查-反馈-改进机制,切实将“课比天大”的理念贯彻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专业层面组织教学文件自查


        学院层面组织教学文件抽查


        学院聚焦“新工科”建设,着力开展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构建了“产业需求+新工科特色”课程体系,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新增《建筑虚拟现实技术》《建筑数字技术》等前沿课程,满足学生的未来执业需求;推进“金课”建设,鼓励教师建设教学资源、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开展翻转课堂、项目式、体验式、探究式等高阶性课堂教学实践。

        近3年,学院在教学改革方面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持省部级教改项目16项;建设“应急管理与技术”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和省级一流专业各1个;建设2门校级人工智能赋能(AI+)课程、4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7门省级一流课程。


        学院课程建设情况


        “大讨论大家谈”

        二级学院是大学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中的第二级,是构成大学最基本的教学和行政单位,是学校内部质量保障标准的执行机构和学院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监督机构,承担学院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主体责任。

        多年来,建筑工程学院通过制度创新、模式改革、强化实践,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夯实内功,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根据社会需求及时修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线上线下专业实践教育体系,提高实验实训教学效果;开展学生科创训练竞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产学研深度合作,聘请企业兼职教师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做到真题真做;制定“建工学院教学科研团队管理办法”,引育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好新入职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这些工作看似常规,但每件事要落地见效也并不容易。学院领导班子倡导所有工作要真抓实干、落地生根,不能仅停留在提出规划方案、撰写总结汇报层面,一定要追踪到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这是身为师者的良心,更是学院的责任。

        ——李栋伟建筑工程学院院长

        学院强学校就会强

        “强院”是“兴校”的关键

        更是“兴校”的路径

        夯实学院主体地位

        以“强院”带动“兴校”

        推动学校整体高质量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