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0月22日至25日,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将接受教育部师范类认证专家进校考查。开展体育教育专业认证,有利于对接国际标准,合理调配教育资源,强化内生动力,构建多层次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专业认证既是对一个专业的考察,更是对学校办学质量和整体工作水平的检验,对学校内涵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即日起,官网将推出“体育教育专业认证应知应会知识”系列解读性专题推送,敬请全校师生了解掌握。
本期主题为“体育教育专业情况”,详情如下↓↓↓
1.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大连,服务辽宁,培养具有高尚师德和教育情怀,践行秉承德育为先、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具备良好的体育学科知识和核心素养;具有突出的单项运动技能以及扎实的体育教育教学能力;服务地方体育教育,富有创新思维、终身学习意识与自我发展能力,能够胜任中学体育教学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教师。具体包括如下6个方面:
目标1—师德高(师德高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乐于从教的品质定力,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体育事业的教育情怀;依法执教,立志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目标2—会教学(学生为本)。能够对体育学科教材与课程标准准确分析与把握;具备扎实的体育教学基本功底,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能力;以学生为主体,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为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
目标3—会育人(全面育人)。明确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掌握体育学科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具备综合育人的意识与能力;认识体育教学的育人价值,能够结合体育教学展开育人活动;帮助中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目标4—知识全(综合素养)。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扎实的体育学科知识和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与知识整合的能力,能够以综合的人文、科学、艺术、信息等基本素养展开体育教学工作。
目标5—实践强(实践能力)。具有扎实、规范的专项运动技术,掌握体育课程标准规定必修必学的运动技能;掌握中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理论与方法,能够融合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应用于体育教学实践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
目标6—能学习(终身学习)。具有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够审思并解决体育教学中的基本问题;能够在专业学习实践中具备自我反思与改进的能力,了解国内外体育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能够适应新时代体育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良好的自我修养和人格魅力,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合作能力。
2.毕业要求
基于本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一践行三学会”(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的思想理念,制定本专业的毕业要求。具体内涵分析如下:
(1)践行师德
【师德规范】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质特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的意识和高尚的师德修养,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教育情怀】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认同,乐于从教。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富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工作细心、耐心。具有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体差异,引领每一位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学会教学
【学科素养】掌握现代教育和体育与健康科学基本理念、理论、知识与方法,了解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体育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擅体育、懂人体、明心理、会教育,至少在1-2个项目上具有较高的运动技能水平。掌握教育学、心理学、运动人体科学、学习科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整合形成体育学科教学知识。初步习得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学习指导方法和策略。
【教学能力】具备体育学科教学基本技能,初步具有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按照学生身心发展和体育教学规律实施教学的能力,初步运用体育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的能力,并获得积极体验。
(3)学会育人
【班级指导】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以及班级管理的特点。掌握班级组织、建设、指导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具有担任班主任工作进行班级指导的初步体验。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尝试进行德育渗透和心理健康教育,获得积极体验。
【综合育人】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了解利用校园文化和体育教育活动育人的基本原理、策略和方法,能够有机结合课内外体育活动和竞赛进行育人活动,能够组织具有体育特色的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具有利用体育项目特点和体育文化育人的初步体验。
(4)学会发展
【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觉进行专业发展的潜质。了解国内外学校体育发展改革的趋势和前沿动态,能够根据时代需求结合体育教师岗位特点,制定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规划。具有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发现、分析和解决体育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能够在校内外竞赛和实践活动中健全人格、学会交流,能利用沟通合作技能技巧解决教育教学和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课程、个性化发展课程、实践环节五个模块,共计160.5学分。通识教育课程共38.5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程27.5学分,综合素质课程11学分);学科平台课程共17学分(其中大类基础课程11学分,院内平台课程6学分);专业课程共54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程16学分,专业主干课程38学分);个性化发展课程共16学分;实践环节共35学分。
课程体系内各模块学时与学分分配合理,互为支撑,共同服务于体育教育专业师范学生的专业素养、教育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升。通过建设高质量教育实习基地和聘任高水平的中小学导师,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力。
4.专业特色
需求为先,实践导向,知行并重,服务地方。